烹调方法——油浸

一、油浸的含义

油浸是将生料(主要是鱼类原料)腌味后投入较高温度的油中,先用猛火后用慢火(或后避火),把腌料浸泡至刚熟,再淋上味汁的一种烹调方法。

二、油浸的原理

油浸法与其他技法相比,有着明显的独到之处,它利用“刚柔并济”的火候使原料至熟。具体来说,它是在油加热至相当温度时下料(油温180℃至200℃),让原料骤然受高温,使外皮紧缩,定形,随后温度慢慢下降,成为柔性热能,逐渐传导到原料内部,并有足够的温度使原料组织变性,在失水较少的情况下成熟。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原料因蛋白质的过度变性而凝固发硬,保持了肉质的嫩滑;同时也使各种物质的鲜香味较少向外散溢,保持了原料的鲜味。部分原料在成熟后,还须经过冷浸的处理,以增加保鲜、保色、保脆的效果,从而使浸制菜肴保持原味和原色,具有汁多、味香、鲜嫩脆滑的风味特色。

三、油浸的主要特点

对选料比较讲究,要求原料要新鲜、鲜味突出,不够新鲜的原料不宜采用油浸的技法。原料多数是肉料,多使用鱼、禽类等原料。加热媒介为多量的油,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慢慢受热成熟,受热比较均匀。由于柔性热能,肉料的蛋白质不会因过高的温度使其过度变性而凝固发硬,失水较少而变得嫩滑。嫩滑是浸制菜肴的首要特点,其次是能够保持滋味鲜美。

油浸由于使用有作为传热介质,故能达到外向里嫩的效果。原料保持整体加热,如果切开或碎件,会因原料体积过小和刀口等受热过度而造成失水多、收缩大,影响其嫩滑的质感,而且滋味也会溢散,使鲜味下降。

四、油浸的工艺流程

腌制原料→将油加热至约180→放入原料后离火→原料受热至刚熟→原料置于碟上→淋上味汁→成品。

五、油浸的菜式品种举例

菜例:油浸生鱼。

主料:生鱼400克。

配料:葱丝20克、红椒丝20克。

调料:姜汁酒15克、生抽15克、味精5克、白糖10克、上汤50克、麻油1克、胡椒粉0.2克、生油750克(蚝油75克)。

制法:将鱼去鳞、鳃,开背取出内脏并洗净,用姜汁酒、生抽腌制。烧锅下油,加热至180℃,手执头、尾,下油定形,然后放入油内,即端离火位,将鱼油浸至熟。将鱼捞起上碟,洒上胡椒粉、葱丝、红椒丝,灒少许热油,再淋上由生抽、上汤、味精、白糖调成的豉油皇味汁。

特色:肉质软嫩、香口味鲜、腥味少。





以上文章在网络上转载,如有侵权请马上联系本平台删除。

提交养生需求 提交餐厅需求 提交健康需求
下一篇:排骨蒸南瓜
上一篇:烹调方式——油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