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浸的含义
浸,就是将大量的液体传热介质加热至一定的温度,然后将原件(整体)的原料放入,使之浸没,保持一定的温度,使原料慢慢受热至熟的一种烹调方法。
浸是一种对原料比较温和的加热方法,使原料在加热过程中慢慢受热,在浸制中,原料收缩、变性缓慢,内外容易受热一致,同时能保持原料自身水分不会大量脱出,因而成品会呈现比较嫩滑的质感。
二、浸的主要特点
(1)选用比较新鲜、嫩滑的肉类原料。
(2)所需要的液体传热介质比较多,至少要浸没原料表面。量多,温度保持较好,原料易熟,受热也均匀。
(3)属于慢火加温,只要保持适当温度即可。
(4)以加热后调味为主,风味比较有特色。
(5)成品味鲜而嫩滑,嫩滑是浸最主要的特点。
三、各种浸法的含义与工艺
水浸是指用水作为传热介质,将经处理后的生料放入已加热至微滚的大量水中,让生料慢慢受热至熟的方法。水浸较适合鱼类原料,成品肉质特别嫩滑。
工艺流程:烧锅下油→爆香、姜葱→加入清水,加热至滚→将原料放入水中→保持水温→原料刚熟即捞起装盘→调味→成品。
技术要领:
(1)水量要比较充足,猛火加热至水滚(约100℃)。
(2)将整体原料放入,水一定要浸过原料表面。
(3)慢火加热 ,但不能让水滚起,如水量多,温度能保持在90℃以上,则可以不加热。
(4)捞起来时要防止将原料(主要是鱼)搞烂。
(5)调味适合,要掌握该菜品味道的特点。
菜例:五柳浸鲩鱼。
用料:鲩鱼一条(约1250克)、五柳丝100克、蒜蓉3克、椒丝5克、葱丝5克、姜丝5克、糖醋150克、湿生粉20克、胡椒粉1克、生抽40克。
制作方法:
(1)宰鱼,去鳞、鳃、内脏,刮清黑膜、血污并洗净。
(2)用油爆香姜丝、葱丝,下清水,猛火加热至水滚起。
(3)原条鱼放入,慢火加热,但不能让水滚起,刚热即捞起,置于碟中。
(4)往鱼身上洒胡椒粉、葱丝,灒油,将五柳丝、糖醋、湿生粉打芡淋上鱼面。
质量要求:味鲜、肉质嫩滑,鱼身完整,色泽大红,酸甜醒胃。
品种扩展:豉油皇浸鲈鱼、山泉水浸鱼腩等。
(二)汤浸
汤浸是指用汤作传热介质,将经处理后的生料放入已加热至微滚的大量汤水中,让生料慢慢受热至熟的方法。汤浸较适合禽类原料,成品的肉质嫩滑,不仅不会损失原味,还会增加鲜味。
工艺流程:汤加热至微滚→放入原料→保持水温→原料刚熟即捞起→刀工处理→装碟→调味→成品。
技术要领:
(1)按原料档次使用汤水(一般有上汤、二汤、鸡汤等),汤水量要足。
(2)水微滚后放入放入原料,如原料是原只禽类,要反复浸入与提起3次,使原料内外受热均匀。
(3)水温应保持在90℃以上,不能滚起,以原料刚熟为好。
(4)原料取出后,立即用冷汤水浸至冷却。
菜例:上汤浸鸡(姜蓉白切鸡)。
用料:光鸡1只(约800克)、上汤5000克、姜蓉20克、葱米10克、精盐5克、味精3克、麻油少许、生抽25克、冷鸡汤5000克。
制作方法:
(1)光鸡去肺、屁股,洗净。
(2)将上汤加热至微滚,手执鸡头,将鸡身放入汤水中,鸡膛内满水后提起,让汤水流出,再放入,再提起,反复3—4次,然后把鸡全部浸于汤水中,保持水温在90℃左右,至刚熟。
(3)把鸡捞起,放入冷汤内,浸至鸡身全部冷却后取出。
(4)沥干鸡外表的水分,涂上熟生油,斩件后摆砌上碟。
(5)把姜蓉、精盐、味精、麻油拌匀,加入葱米、熟生油后用小碟盛装,作为佐料。
质量要求:味鲜,肉质嫩滑而皮爽,刀工均匀,造型美观。
品种扩展:菜胆上汤鸡、金华玉树鸡、葱油淋鸡等。
(三)油浸
油浸是指用油作传热介质,将经处理后的生料放入已加热至180℃的热油中,端离火位,利用油温将原料加热至熟的方法。油浸适用于一些特别的鱼类,成品外香而内嫩。
工艺流程:腌制原料→将油加热至180℃→放入原料后端离火位→原料受热至刚熟→原料置于碟上→淋上味汁→成品。
技术要领:
(1)原料一般要经腌制,主要用姜汁酒、生抽腌制。
(2)掌握好放入原料时的油温,要视原料数量、油量而定,原料放入后一般要离火,利用油温将原料加热至熟。
(3)取出原料,置于碟上,另行调味,一般使用豉油皇汁。
菜例:油浸山斑鱼
用料:山斑鱼200克、葱丝15克、姜汁酒20克、生抽10克、豉油皇汁30克、胡椒粉少许、生油1000克(蚝油30克)。
制作方法:
(1)山斑鱼去鳞、鳃,开背取出内脏,洗净后用姜汁酒、生抽腌制。
(2)将油加热至180℃,放入山斑鱼,停火,使其浸至熟,捞起置于碟上。
(3)洒上胡椒粉、葱丝,灒滚油,淋入豉油皇汁便成。
质量要求:味香而肉质鲜嫩,味汁可口。
品种扩展:油浸生鱼、油浸乌鱼、油浸魽腩等。
以上文章在网络上转载,如有侵权请马上联系本平台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