烹调方法——蒸

一、蒸的含义

蒸是指刀工处理后的原料,经调味后平放在器皿上(或摆砌造型),放进蒸笼或蒸柜内密封,运用蒸汽传热至原料成熟的烹调方法。

要点:

①先调味后加热;

②平放在器皿上;

③利用蒸汽传热至原料成熟。

原理:蒸是以蒸汽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技法之一,是指在相对密封的环境里,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对原料进行直接或间接加热的方法。蒸汽环境中的温度会随容器密封程度的增大而提高,即压力锅的温度会比蒸笼、蒸柜的温度高;若密封程度降低,温度也会相应地降低。蒸的温度是通过密封状态的改变和蒸汽的供应量来调节的。

二、蒸的主要特点

(1)使用广泛,操作较为简便,适用于各类原料及原料的预制。

(2)蒸汽传热加温,根据不同原料的性质使用不同的火候。

(3)先调味后加热,加热过程中不能调味。

(4)品种烹制,一般以刚熟为度。

(5)能较好地保持原料的水分、原味、原色、形格等。

三、蒸的火候掌握

(一)火力的掌握

蒸的火候,可分为猛火、中火、慢火,主要根据原料不同的性质而定。

(1)猛火:蒸汽猛烈,温度较高,适用于水产原料、胶陷类原料,使成品色鲜、嫩滑或爽滑,有弹性,味鲜美。

(2)中火:蒸汽充足,温度尚高,适用于禽畜肉料,能使成品色泽鲜明,口感嫩滑,味道鲜美。

(3)慢火:蒸汽较弱,温度不高,适用于蛋类原料,能使成品色鲜、质滑。

(二)时间的掌握

掌握原料蒸汽加热的时间,要根据原料的性质、大小厚薄及火力的猛烈程度而定。一般以原料刚熟为好,而掌握好原料的熟度,则是蒸的火候掌握的难点。

原料熟度的鉴别:

(1)有汁、汁清。

(2)骨突、肉收缩。

(3)离碟。

(4)用筷子在厚处易插入。

(三)技术要领

(1)水量要充足。

(2)根据原料性质或菜品要求,调节好火力,控制蒸汽量。

(3)根据原料性质或大小厚薄,控制加热时间,掌握熟度。

(4)原料在碟上的放置要厚薄均匀,较大的原料要稍垫起。

四、蒸的调味运用

蒸一般是以先调味后加热为主,先加热后调味为辅,加热过程中不能调味。

(一)调味的类型

蒸的调味一般有三大类型:清蒸、酱汁蒸、豉油皇汁蒸。

1、清蒸

调味料使用较为简单,以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为主,比较清鲜,色泽以原料的原色为主,不加有色的调味料,多为白芡或清芡。

2、酱汁蒸

调味料使用较为复杂,采用已调配好的酱汁,突出酱汁的风味,较为香浓和浓郁,味道丰富,色泽以酱汁色泽为主,有浅红芡、深红芡、黑芡等多种。

3、豉油皇汁蒸

在清蒸的基础上淋入经调制的豉油皇汁,既保持原料的原味,又增添豉油皇汁的特殊鲜味,色泽为豉油皇的深红色,不需打芡。

(二)调味的方法

1、擦味

按顺序将调味料在原料内外擦抹均匀,或将调味料按分量比例调匀后在原料内外擦抹均匀,也可用酱汁擦抹,适用于原只原条或较大件的原料。

2、拌味(捞味)

将调味原料逐一放入原料中,加入料头、干淀粉,一齐与原料拌匀,然后平铺于碟上,淋上少许食油,适用于碎件的原料。

3、勾芡与淋汁

一些蒸的菜肴成品,蒸熟后还需要进行勾芡或淋汁。勾芡一般由候镬操作,以增加菜肴的风味和质感,淋汁是事前调好味汁,菜品蒸熟后直接淋入味汁,以增加其风味。



以上文章在网络上转载,如有侵权请马上联系本平台删除。

提交养生需求 提交餐厅需求 提交健康需求
下一篇:烹调方法——煎
上一篇:如何制作优质的饭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