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91884 人已阅读    收藏

一、炒的含义

炒是将经加工成较细小的原料,放在有少许油的热锅中,用猛火加热和不断翻动,使原料均匀受热至熟并调味成菜的烹调技法的总称。

二、炒法原理

炒是粤菜中最常用的、最基本而又变化最多的烹饪方法。这种技法是原料在高温、少量热油中短时间加热,迅速至熟,原料既能较好地保持鲜味和独有的爽、嫩质感,又能和油脂、料头、酒以及调味料的香味迅速融合,在高温下形成独特的“镬气”香味。

炒制时由于汤水原料直接与铁锅接触受热,温度传递得较快,因而要不断翻动原料,使其均匀受热,在短短几十秒至几分钟内至熟成菜。由于在选用原料上的多样性,以及在使用辅料和调味料上的多变性,使得炒制的菜肴在味觉、视觉上都极为丰富,菜式变化最多,乃至人们把烹制菜肴都称为“炒菜”。

三、炒的主要特点

原料的选择极为广泛,一般可分为主料、配料和料头。主料为肉料,多使用较为鲜嫩或脆爽的肉料,配料一般为蔬菜原料。

原料的刀工较为精细,形状多为丁、丝、粒、片、球、条等,主配料形状要相互配合,肉料基本不带骨,较厚的肉料通常要切花纹,目的是使其易熟。炒制是以铁锅和少量油作为传热介质,油脂在加热后与原料、调料结合产生酯化反应,形成特殊的香味。炒的加热一般使用猛火,加热时间短,可以在几十秒至几分钟内至熟,因而能较好地保护原料的营养成分和味道,使菜肴味香而清爽,滋味丰富。炒制可以根据不同原料、不同炒法、不同火候运用而达到不同的质感效果,如细嫩、软嫩、脆嫩、嫩滑、爽脆等,这是炒法所特有的。炒制菜肴,大都把菜肴的嫩度作为主要标准,嫩是炒法最重要的技术效果之一。常言道,“烹熟容易烹嫩难”,菜肴之嫩,除了很大程度取决于原料的质地外,还要讲究炒的火候和方法。火候不当,就算是质地嫩的原料,也会变得“老、韧、霉”。因此,整个炒制过程都要注意技术处理,如刀工,原料腌制,适度上粉、浆,油温、火候的掌握等,使原料保留较多的水分,尽可能减少失水,这样才能使菜肴达到嫩的效果。

四、炒的分类及其特点

根据对主料的不同处理方法可划分为:拉油炒、生炒、熟炒等;根据原料的特殊性划分为:软炒、油炒、清炒等。以上炒的技法中,以拉油炒最为普遍,品种变化亦最多。

(一)拉油炒法

肉料经拉油至仅熟后,与配料混合,一起用猛火短时间加热,调味、打芡而成菜。肉料能保持嫩滑或脆嫩,操作快捷,“镬气”香,芡紧而匀滑,菜品油亮。

(二)软炒法

以蛋液、牛奶等为主料,配以一些无骨的肉料或细薄和脆嫩的原料,中火加热,炒成柔软嫩滑、凝结至熟的菜肴。成品清香、嫩滑或软滑,以鲜味为主,色泽金黄或洁白,是炒法中的特殊炒法。

(三)生炒法

肉料经腌制后,直接生炒至仅熟,放入经初步熟处理的配料,调味、打芡炒匀而成菜。此炒法与拉油炒法所不同的是肉料不经拉油,而是直接生炒,其他与拉油炒法大致相同。“镬气”较香,色泽稍欠鲜明,肉料熟度稍难掌握,适宜家庭制作。

(四)熟炒法

肉料本身已是熟料,将其与已经初步熟处理的配料一起炒匀,调味、打芡而成菜。这一炒法可以扩大原料的使用范围,增加菜式品种,而且别具风味。

炒的菜品,一般都是由主料、配料及料头(炒制菜肴有基本固定的料头)三者构成,它是粤菜中最基本、最常用的,同时又是粤味烹调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烹调方法。

它的特点是:

(1)制作简单快捷,适用性广,效率高。

(2)用料广泛,菜肴用料可名贵、可一般,海产、肉类、飞禽走兽、干鲜物料、时菜瓜果等原料,几乎都可以使用,所以,用炒的方法烹制菜肴数量之多,在各种烹调方法中无出其右。

(3)味道可口,除了具有原料本身的鲜味、肉香味等之外,还具有粤菜甚为讲究的特定香气,即“镬气”香,因此,炒制菜品深受人们喜爱。

五、炒的工艺流程

(一)拉油炒法的工艺流程

刀工→配料初步熟处理→调碗芡→肉料拉油(先飞水后拉油)→下料头、配料、肉料→灒酒→下碗芡,炒匀→下尾油→成菜。

(二)软炒法的工艺流程

选料→(配料)刀工→打蛋→调味→配料初步熟处理→炒制→成菜。

(三)生炒法的工艺流程

刀工→肉料腌味→配料初步熟处理→肉料炒制→加入配料→炒制→调味、打芡→成菜。

(四)熟炒法的工艺流程

熟肉料→刀工→配料初步熟处理→调碗芡→肉料加热→下料头、配料→灒酒→调味、打芡→下尾油→成菜。

六、炒的操作要领  

(一)拉油炒法

选用较为鲜嫩或脆嫩的原料,肉料为主,蔬菜为辅,通常按12的比例搭配,选蒜头、姜、葱等作料头。原料在炒前用多量的热油拉油至仅熟,然后与经初步熟处理的配料混合炒,炒时火要猛,短时间加热,并调味、打芡而成菜。该炒法是以肉料经拉油处理后炒为主要特点。拉油后的肉料特别嫩滑或脆嫩,色泽鲜明。拉油的油温,根据肉料性质,通常分为3种:慢油温,90℃—120℃,适用于嫩滑的肉料;中油温120℃—150℃,适宜较脆嫩的肉料;猛油温,150℃—180℃,适用于含水分多 、易熟、要求爽脆的肉料。控制肉料拉油所采用的油温,是拉油炒法的重要环节。

最后炒制的时间很短,猛火,成菜快,这个过程要完成下料、灒酒、调味、打芡、加入尾油等几个步骤。调味、打芡要求准确,如操作不慎,会直接影响菜肴质量。调味、打芡有两种方式,一种称为“碗芡”,另一种称为“镬上芡”,应根据原料的形状、厚薄度来决定,细薄易熟的原料采用碗芡,厚大难熟的原料采用镬上芡。

配料在炒时要进行初步熟处理,方法一般有两种,一种是煸炒,熟后的蔬菜青绿、脆嫩、香气足,煸炒时可溅入少量的水,猛火短时间加热至刚熟。小部分质地较实、不宜煸炒的蔬菜原料,如笋、菇、萝卜等,可使用滚的方法至熟。无论是煸炒还是滚,都要调味,使原料具有一定的内味。

(二)软炒法

  软炒法可分为炒蛋类和炒奶类,炒蛋又具体分为炒滑蛋、炒桂花蛋、炒黄埔蛋等。这些炒法,无论在用料、手法或品质要求上都不尽相同。炒滑蛋是最常见的炒蛋,其主料是蛋,配料可以是较细嫩或脆嫩的净肉原料,也可以是一些蔬菜类原料,刀工形状一般为丝、片或粒。肉料要经过初步熟处理后才与蛋一起炒。炒蛋时在加热前即打蛋时调味,味料也比较简单,主要是盐与味精,但要加入少量油一起打匀,目的是是炒出来的清蛋更香滑,炒时也不易粘锅。炒滑蛋的关键是掌握好火候,火候不要猛,一般用中火,炒至刚熟,不要干身,更不要起焦黄色;但火候不够,又会造成部分蛋液未熟透而流出来。炒时用锅铲不断翻动,使蛋液受热均匀、熟度一致,稍一过熟,蛋就不嫩滑。因此,炒滑蛋时掌握熟度是最重要的。

桂花蛋与滑蛋的炒法刚好相反,要炒透,蛋要呈桂花状,而配料上多用比较名贵的海味原料,如鱼翅、瑶柱、鱼肚等,炒时要注意手法,尽量把蛋炒散、炒香,使其呈桂花状,炒的过程中要灒入绍酒,炒至干身,香味够浓。在配料的组成上,多有银针、火腿丝、粉丝等。

炒黄埔蛋又是另一种炒法,黄埔蛋只是一个炒蛋品种,但形状和手法与其他炒蛋完全不同。黄埔蛋只有一种原料,就是鸡蛋,没有配料和料头,按待定的手法:逐铲堆叠,炒成仅熟的、折叠成一块布状蛋。火候、手法及油量要配合巧妙,难度较大,不易掌握;调蛋时加入的油量较多,通常500克鸡蛋需加入油约150克,这对其形成布状和香滑口感有很大的作用。

炒牛奶其实就是将蛋清与牛奶一起炒至刚熟凝结、香而软清的菜肴。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牛奶、蛋清要新鲜,按一定比例搭配,一般为32,并加入一定分量的淀粉;用具要干净,使用清油,最好用猪油;热锅冷油,油不要太多,倒入原料时,要拌匀,防止淀粉沉底。炒时火候不能过猛或过慢,一般用中火;炒时手法最重要,翻动次数不能过多,而逐铲将凝结的部分铲起,堆叠成块,翻动次数过多或方式不对都会炒“烂”;牛奶易抢火,底部会焦糊,铲时要注意不能把焦糊的物质铲在洁白的奶内。总之,炒牛奶的技术要领较多,稍有失误,便会导致菜肴失败。炒牛奶的质量要求是凝结而软滑,洁白,堆成山形,奶香味浓。

(三)生炒法

肉料一般经腌味,多为盐、糖、味精、酒、生粉,也可用少许生抽,如要求更加嫩滑或爽脆,可用少许食粉拌匀后腌制约20分钟。先将配料进行初步熟处理,即按原料性质采用煸炒或滚的方法(与拉油炒法相同)。再重新烧锅下少许油,放入肉料不断翻炒,使其受热均匀并至刚熟,一些较为厚大的肉料可以加少量汤水略煮。肉料刚熟后,放入已经熟处理的配料,直接调味炒匀,用少许湿生粉打芡,下尾油便可完成。由于肉料是用少许油直接炒熟的,因此,油量要适中,炒时火候不要太猛,要用锅铲将原料不断翻动,使其均匀受热而不回焦糊,炒至刚熟就可以加入配料一起炒。动作要迅速利落,火候要掌握好,否则,菜肴质量难于达到要求。

(四)熟炒法

肉料熟的情况有多种:有些肉料有韧感,经初步熟处理至稔后可以用于炒,如鲍鱼、蚝豉等;一些肉料经特殊初步熟处理后再炒,会增加菜肴的另一种风味,如鱼松、虾丝、鱼丸、鱼靑、黄鳝丝等;一些烧卤成品可以再用于炒,如叉烧、烧鹅、烧鸭、卤味猪肝、猪脷等。这些熟料的处理,不同性质会有不同的风味效果。熟炒法与拉油炒法、生炒法在操作方法、要求上相近,只是对肉料的处理有所不同,菜肴的风味也有所不同。

相关推荐

提交需求
X

— 分享 —

X

长按保存图片发给好友识别

X

— 分享链接 —